平安“鹰眼”上线15周年,中国风险减量经验何以输出全球?
湛江果农王甫通过平安爱农宝 APP 提前 72 小时收到台风 “蝴蝶” 预警,规避了损失;巴基斯坦某水电站借助平安 EagleX,以传统巡检五分之一的成本,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在滑坡中实现零伤亡。这两个场景背后,是平安 “鹰眼” 系统 —— 一套已输出全球的中国风险减量方案。今年是其上线 15 周年,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,彰显了中国保险业主动风险管理经验的国际影响力。
“鹰眼” 系统 15 年迭代,折中国保险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的跃升。2010 年,1.0 版本构建风险地图,初步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识别与预警;2.0 阶段聚焦自然灾害管理,自研超 20 个大模型,推出灾害预警、巨灾管理等功能,实现 “灾前预警、灾中响应、灾后评估” 一体化,可识别 24 种自然灾害;3.0 版本融合 AI 大模型与物联网技术,将风险管理扩展至意外事故防控。如今,其全球版 EagleX 作为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全球风险管理平台,为 “一带一路” 提供全周期服务。
“鹰眼” 的技术核心是 “地球科学、人工智能与保险大数据” 的深度融合,已申请 30 余项专利。在自然灾害防控上,构建高时空分辨率洪水预警体系,提前 10 天预报,72 小时内逐小时更新,以 3 公里分辨率驱动水动力模型,实现 5 米精度的洪水演进计算。在意外事故管理中,万物互联平台通过部署在 17 类场景的 60 余种物联设备,实现实时监控与主动干预,如华东某电动工具企业借此三年预估减损超千万元,深圳 3000 余家餐饮企业通过燃气监测设备防控泄漏风险。在农业领域,其构建的模型以 30 万条样本实现省级小时级预测,准确率达 87.1%,2025 年上半年助全国农灾减损 2000 万元。
“鹰眼” 重构了保险价值链,从 “事后补偿” 转向 “事前防灾”,推动社会风险总量减少。它响应公共安全治理需求,在安全生产、农业强国建设等领域发挥作用:2025 年上半年预警 25.9 万场自然灾害,发预警 42.6 亿条,服务超 10 万次,覆盖 6400 万客户;部署 1.4 万套物联网设备,守护 5000 余家企业安全。
作为 “一带一路” 风险管理推荐方案,“鹰眼” 及 EagleX 凭借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输出全球。其经验证明,通过科技赋能,中国风险管理方案能为全球防灾减灾提供智慧,彰显从 “风险等量” 到 “风险减量” 的中国贡献。
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 赵俊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