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财商 > 正文

平安鹰眼系统十五年:一场专注风险减量的长跑

2025-08-18 20:32:34 来源: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 阅读量 80

当台风 “竹节草” 尚在太平洋时,平安产险已向沪浙客户发送预警及防灾指引,风控员也赶赴高风险区域指导企业加固设备。支撑这套精准防灾体系的,是平安产险自主研发的风险减量平台 —— 鹰眼系统,今年恰逢其上线十五周年。

传统保险 4000 多年历史中,核心价值锚定事后理赔,仅实现风险转移,未减少社会风险总量。随着高质量发展需求,事前防范与事中干预愈发重要,风险减量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中。鹰眼系统十五年的迭代,恰是保险从 “风险等量” 向 “风险减量” 跃迁的见证。

2010 年,鹰眼系统 1.0 启动,整合资源推动承保理赔数据地理化、灾害风险数字化,实现历史数据线上化。2020 年进入 2.0 阶段,聚焦自然灾害风险管理,拓展出风险地图、灾害预警等功能,覆盖 18 种灾害场景,可提前 72 小时预警,实现 “灾前预警、灾中响应、灾后评估” 一体化。2025 年上半年,该系统预警 25.9 万场自然灾害,发预警信息 42.6 亿条,线下服务超 10 万次,覆盖 6400 万客户。

2024 年升级至 3.0 版本,新增万物互联平台及意外事故风险防控,通过物联网和 AI 算法,7×24 小时监测粉尘爆炸等 17 类安全场景,已部署 1.4 万套物联网设备,服务 5000 余家企业。今年,为服务 “一带一路”,推出海外版 EagleX,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全球风险管理平台,首期上线风险地图等三大功能。如巴基斯坦某水电站借助其卫星遥感与沉降监测技术,在滑坡中实现零伤亡。

鹰眼系统的技术底座不断升级。1.0 时期以大数据为核心,处理巨量数据预测风险;2.0 融合云计算和卫星遥感,支撑实时计算与响应;3.0 应用多模态大模型,依托 “平安 GPT 大模型”,整合 11 亿物理空间单元、近百年历史灾害数据及 10 亿级保单数据。其卫星遥感技术可通过 AI 除云除雾,获亚米级清晰度图像;万物互联平台通过边缘计算,将大模型蒸馏为小模型部署在终端,过滤误报信息,结合云端分析,解决传统方案痛点。目前,平安产险以 AI 为底座发起 “智能体工程”,推进全面智能化。

十五年来,鹰眼系统 “变” 的是技术能力提升,让风险洞察更精准、服务更深;“不变” 的是以客户为中心,从客户需求出发迭代升级。客户收到的简单预警背后,是 PB 级大数据与复杂 AI 模型的支撑。平安将复杂留给自己,为客户提供省心、省时、省钱的服务,跳出传统补偿模式,将服务前置,帮助客户降低风险,拓宽服务空间。

下一个十五年,数字化浪潮下,保险业迈向风险减量服务无人区,鹰眼系统正是平安对 “创新” 的回答。

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 赵俊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