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财商 > 正文

北京经开区率先打造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基层新范式 多项改革举措领跑全市

2025-08-28 22:42:00 来源: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文化部 阅读量 0

北京2025年8月28日 美通社 -- 8月28日,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消息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“北京经开区”,又称“北京亦庄”)创新推出“一张清单、一链延伸、一套服务、一个闭环、一项基础”等五大举措,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从“政府供给主导”向“企业自主选择”转变,多项改革举措为全市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亦庄经验”,初步形成基层实践新范式。

“一张清单”全统领,推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常态化实施

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李全介绍,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要求,北京亦庄结合区域特点,率先推出区级重点事项清单。

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,经开区创新推出双维清单、个性申报、全景服务等机制,有效破除传统服务壁垒。目前正逐步推动148个场景“一件事、一个人、一次办”,并在企业经营、产业发展、项目落地、涉外服务4个领域,推出道路开口、信用修复、外籍人才服务等22个区级特色场景。李全还介绍,“下一步,我们计划将推出外摆、小型商业活动、企业招工就业服务等11个特色场景,逐步实现经营主体和个人重要阶段事项全覆盖。”

在服务模式上,经开区首创“自定亦”服务模式,提供“自选办”“打包办”“接力办”三种方式,企业可从高频事项中自由组合,实现“一次提交、一次办结”。同时,经开区设立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,在全国率先开启“一件事”版综窗服务新模式。该专区遵循“企业有办事需求、窗口有解决方案、一人服务到底”的模式,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行政负担,提供灵活、自主的全新办事体验,真正实现高效办理、精准服务。

“一链延伸”扩领域,构建政务与增值服务多元矩阵

李全表示,北京经开区聚焦产业链发展和经营主体关切,进一步推动服务“一链延伸”,构建起覆盖产业链发展需求的多元服务矩阵,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从“审批管理”向“服务赋能”转型。

在增值服务方面,经开区首批推出“破土育苗・创业一类事”“国际人才・兴业一类事”“跨境拓展・出海一类事”三大场景,整合银行、律协、人才集团等社会资源,组建“陪办员+专家顾问团”服务团队,形成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。企业可像“点菜”般自主选择服务,实现从“被动供给”到“主动赋能”。

在政策兑现领域,经开区依托“一站式”政策综合服务平台,实现政策查询、申报、兑现、到账全流程“全程网办”,网办率达100%。平台每月更新“政策日历”,企业可一键订阅申报提醒;创新“信用+兑现”模式,将多部门线下信用核查转为线上“秒查”,累计服务4.9万次;深化“免申即享”年内实现46个事项“免申即享”,占比近25%,“免申即享”率居全国领先水平,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不断提升。

此外,经开区以“高效管好一件事”为目标,构建起全市首个资源共享、业务协同、数据互联的智慧监管体系,探索监管全链条“一件事”模式,实现“无事不扰、无处不在”。

“一套服务”优体验,靠前服务破解企业办事难题

针对企业办事“难、慢、繁”问题,北京经开区创新推出“一件事”靠前服务,推动服务渠道、办事攻略、合规指导“三靠前”。

具体来说,在渠道延伸上,经开区整合全领域政务资源,在亦城客厅成立“一件事”靠前服务站,组建业务骨干团队,将咨询模式从“接线-转接”升级为“接线-解决”。同时,布设“亦企服务门牌”二维码至园区、企业“家门口”,并在“亦事通”公众号等平台开放咨询入口,只需“随手扫”即可获取专属办事锦囊。

在攻略定制方面,经开区以企业办事需求为导向,从“一件事”全流程视角出发,结合企业个性化办事需求,量身定制专属办事攻略,让企业对所办事项的申请材料、办事地点、风险提醒等一目了然。目前已累计提供服务4300余次,问题一次性解答率提升20%。

在合规指导方面,围绕113个高频事项,从各类处罚案件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挖掘与总结提炼,形成高频处罚风险点。通过智能化推送规则,将相关风险信息自动发送给企业,帮助企业精准辨识风险暗礁,护航企业在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。

“一个闭环”重成效,企业诉求24小时响应限时办结

作为全市率先探索企业版接诉即办改革的区域,北京经开区构建起立体集成、闭环规范、智能高效的为企服务网络,实现服务渠道全覆盖、合理诉求全解决、服务管理全闭环,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。

在诉求归集上,经开区整合8条服务渠道,将来自线上接诉、主动问需等渠道诉求统一全部纳入接诉即办体系。针对高频难题,在全市率先推行“一口受理、一口回复”行业统筹治理模式,由主责部门统筹、行业部门协同,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、注册地址管理不到位等共性问题,推动“解决一个问题”升级为“完善一个领域”。

为保障服务时效,经开区明确全渠道为企服务执行“同一流程、同一标准”,承办部门需在24小时内联系企业,咨询类问题1日内办结、诉求类问题3日内办结。同时,创新“统筹资源-强化研判-专项督办-建章立制”源头治理模式,将企业诉求系统性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决策参考,形成“受理-办理-反馈-优化”的完整闭环。

“一项基础”强赋能,依托全市首个政务大模型打造智慧服务新生态

李全介绍,为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,北京经开区通过重构业务知识图谱、实施数字化运营、强化人工智能应用,全面筑牢智慧政务的底座和基础,打造智慧服务新生态。

北京经开区率先落地全市首个政务大模型“亦智”服务平台。打造全市首个“可思考、会回答、能办事”的百变政务数智人:化身“迎商专员”,咨询准确度提升10%;化身“智能政务审批师”,工作居住证等新办时间缩短20%;化身“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助手”,案件处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;化身“投诉举报智能客服”,案件处理周期缩短65%。

围绕1600余个政务事项,梳理形成113个高频单事项和101个“一件事”场景,创建4大类13小类政务知识目录,构建标准化、图谱化的政务知识图谱,并动态更新企业高频问题,确保知识“好用实用”。同时,推动数字化运营实践应用,立足无缝化智能导办、混合式政务学院、一体化事项入驻等业务场景,建立动态指标监测体系,实现运营管理数据的智能采集与无感监测。

李全表示,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将持续深化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哨声、办事体验为第一标准、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,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,帮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“每件事”,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。